蓝衣军团世界杯三连冠!意大利网球成为主角

在号称“网球界世界杯”的戴维斯杯,意大利队已经连续3年捧起奖杯。今年还是在队内大哥辛纳和二哥穆塞蒂缺阵的情况下,贝雷蒂尼和科博利在单打上发挥精彩,以2-0的比分战胜了西班牙。
放在20年前,或者说10年前,你能想到意大利选手在各级巡回赛、杯赛上向冠军发起冲击,而曾登顶世界之巅的意大利足球男子国家队却会连续2届错过世界杯,如今又一次跌入附加赛,还要为2026年的名额拼抢一番吗?

了解的朋友们可能知道,如今意甲经济条件下滑,被调侃为“穷亲戚”,也没有意大利自己的“姆巴佩”“哈兰德”,人才培养青黄不接。
相比之,历史不那么悠久的意大利网球,正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培养出一众好手。在男子网坛,意大利有九名球员世界排名前100,五名球员位列前50,包括常年争一的顶级选手——扬尼克·辛纳。
在女子网坛,保利尼在单打赛场稳居世界前列,和埃拉尼的双打组合屡创佳绩,带领意大利队连续两年拿下比利简金杯。
很明显,如今的意大利体育界的光芒,网球场更胜绿茵场,当网球划破空气,精准过网,一个属于意大利网球的黄金时代,正熠熠生辉。

球场上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首个大满贯在1976年由阿德里亚诺·帕纳塔在法网获得,他将这项精英运动推向了大众视野,激励着身后越来越多的意大利选手跻身男女世界排名榜单。
近十几年来,大满贯赛场上有太多意大利选手留下的精彩瞬间:
2010年,也是在红土场上,弗朗西斯卡·斯齐亚沃尼捧起了意大利女网的第一座大满贯奖杯。
2015年的美网半决赛,罗伯塔·文奇终结了小威冲击年度全满贯的梦想,法拉盛公园上演意大利德比,最终是同胞对手弗拉维娅·佩内塔更胜一筹。

在“巨头挑战赛”的年代,曾经的意大利一哥弗格尼尼在15年美网赛场对阵纳达尔上演了让二追三的戏码。马尔科·切基纳托在18年的法网战胜德约科维奇闯入半决赛。
接着是排名攀升的贝雷蒂尼,他在2021年成为首个打入温网决赛的意大利人,也是首位完成大满贯男单全八强的90后球员。
最近两年,赛场上飘扬的意大利国旗越来越多了。
最瞩目的辛纳在两年内斩获14个单打冠军,包括4个大满贯冠军、2个ATP年终冠军。
保利尼撑起了意大利女子网球的一片天,她在24年连续打入法网和温网的决赛;和萨拉·埃拉尼搭档赢得了奥运会双打金牌、法网冠军等多个双打冠军。

在混双赛场,埃拉尼和瓦瓦索里的搭档成为首对赢得美网混双冠军的意大利组合,在今年的法网联手斩获第二个大满贯冠军,并在美网更新的赛制下成功卫冕。
单打双打,全面突破;男女世界杯,接连问鼎。在网球这个出了名烧钱又难出头的项目中,意大利网球的梯队建设可谓根基扎实,发展健康。

意大利的网球粉丝
正如一个李娜、一个郑钦文可以给中国网球提供超级赋能,意大利球员们的出众表现也让网球在意大利本土的受欢迎程度节节攀升。
2020年到2024年期间,意大利网球协会的注册人数就增加了825,795人。
网球的热情席卷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谁能不喜欢胜利者呢?
就像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们能永远包揽微博热搜一样,辛纳自然也是头版常客。
意大利资深记者乌巴尔多·斯卡纳加塔在接受CNN体育采访时谈到,他从未见过网球这项运动像现在这样受欢迎。
“以前《米兰体育报》的头版从来没有网球报道过,现在无论辛纳做什么,网球每天都会出现在所有报纸上。”他说道。

《米兰体育报》网站
当前,足球依旧占据意大利体育届的主流,排名第二的网球,在大流量面前可以说并不逊色。
今年的ATP年终总决赛是意大利电视史上收视最高的网球比赛,辛卡大战一共吸引了700万观众,收视份额为36.6%。
超过了2023年都灵年总辛纳对阵德约科维奇的比赛,当时有670万观众收看。

决赛结束后较晚些的黄金时段,意大利国家电视台Rai Uno直播了意大利对阵挪威的世界杯预选赛,一共吸引了750万观众,收视份额为34%。
虽然总观众相差不少,但是市场收视份额证明辛纳vs阿卡在抢占观众注意力这块并不逊于踢世预赛的国家队,后者还有黄金时段和电视台预热的加持。
更何况对于意大利人来说,辛纳在都灵伊纳尔皮网球场的胜利,一定比国家队在圣西罗主场被北欧劲旅灌4个球更令人精神舒畅。

意大利的超级偶像
辛纳的明星效应,为网球运动在意大利的推广注入了毋庸置疑的巨大拉力。
在意大利,他是一位前所未有、积极向上的榜样,他不仅能在世界最高水准的对决中获胜,也展现了国家体育英雄的人格魅力。
在意大利,他的光环没有因为去年的禁药门有任何贬损,当他在罗马大师赛解禁复出时,在主场受到了观众山呼海啸的欢迎。

在意大利,辛纳就像一个邻家男孩,礼貌谦逊,沉稳冷静,简直是意大利父母眼中的完美榜样。在他的带动下,青少年网球学校的报名人数迎来了大幅增长。
辛纳成功了,越来越多的意大利网球运动员成功了,网球的收视率成功了,罗马和都灵的票房成功了,这意味着,意大利网球的未来也许会更加成功。

意大利的网协改革
我们不禁发问,在意大利网球的崛起中,意大利网球联合会(FITP)做对了什么呢?
曾几何时,意大利网协也和许多采用自上而下管理模式的网球协会一样,这种模式对项目的损害往往大于促进。
在“3C原则”——教练(Coaches)、赛事(Competition)与场地(Courts)的指导下,意大利网球协会开始了数十年的体制内改革。终于使得这项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FITP现任主席安吉洛·比纳吉
第一,支持私人教练团队。这可以说是意大利网球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FITP认为第一步必须停止将球员与教练割裂开来,同时不再从地方俱乐部中 “挑选尖子生” 单独培养。
辛纳、贝雷蒂尼、索内戈、穆塞蒂都不是意大利网球联合会培养出来的,而是在私人团队的帮助下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改革的推进,网协开始向私人执教的球员及团队提供财政资助、高质量的指导。因此,无论球员身处何地,无论由谁执教,他们都能获得最好的资源。

第二,培养优质教练。最快的方式自然是请外援。克雷格·奥沙纳西曾是德约科维奇教练团队的成员,自2016年以来一直担任意大利网球协会的顾问。
通过研讨会,他帮助意大利本土教练提高战术和球员训练,辅导如何运用数据分析为每位球员量身定制训练计划。
奥沙纳西在采访中提及:“我的理念是让这些意大利年轻孩子参与到比赛中来,教练能够很容易地看出这些球员的优势和劣势。这样就可以对这些球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方法。”
网协想尽办法为教练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教练培训资料、研讨会、数据分析工具使用权,以及理疗师和体能教练资源对接。得益于FITP推出的OKR行动计划,如今意大利教练在各类教练认证培训课程中的参与人数位居世界前列。

第三、赛事资源向青少年倾斜。意大利网协为有意承办职业赛事的俱乐部提供资金支持,这是真正的把钱花在刀刃上。
意大利有青少年锦标赛、未来赛,还有大量的挑战赛,这些赛事能给年轻选手提供机会。
欧洲网球协会2022 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意大利举办了148项国际赛事,占整个欧洲大陆赛事总数的8%,仅次于西班牙。
发达的网球赛事网络一方面能让意大利球员在本土就有比赛打,而不是花很多钱到世界各地参赛。
另一方面,赛事组织者也会向年轻的本土球员发放外卡,这让他们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有机会收获积分,而更多的排名积分又能帮助球员获得参加更高级别赛事的资格。
这种培养模式下优秀选手的涌现是必然,更重要的是,本土网球运动的繁荣也能促进选手们良性竞争,辛纳、穆塞蒂、科博利、达尔德里这些00后球员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相互较量,不断成长。

第四、场地的增加。赛事资源的增加需要匹配的硬件条件。2010 年,意大利网球联合会启动了一项“快速场地项目”,最终使硬地球场的数量增加了四倍。
谁说意大利人更偏爱红土,看着辛纳在室内硬地场里所向披靡,背后自然离不开当年的铺垫。
第五、布局传媒领域。在“3C”的条件不断完善后,意大利网协更进一步,推出了专业网球电视频道SuperTennis——所有意大利家庭都可以免费收看。
该频道不仅转播顶级赛事,还会播放ATP、WTA 、ITF的低级别赛事,甚至部分青少年赛事。

这样一来,排名从500位到前10位的选手都能获得曝光机会。由此带来的正向循环清晰可见:网球运动关注度的提升,激发了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参与热情;而大众关注度的增长,又吸引了更多赞助商加入。
媒体传播与运动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将意大利网球推向了更广阔的未来。
让我们再回到那个问题:意大利网球协会做对了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协会完成了角色转型:从过去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转变为协同各方的“服务者”与“整合者”。
他们尊重球员的个性化发展,赋能教练团队,支持地方俱乐部,同时大力完善场地设施与赛事体系,并借助媒体力量扩大网球运动的影响力。
一个良性循环的“意大利模式”逐渐形成,助力将这块土地塑造为一个网球的“造星工厂”。
三个“C”理念的提出看似简单,但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成功,需要的却是持之以恒的系统性实践与全体系的共同投入。事实已经证明,意大利网球的崛起绝非偶然,其以“支持而非指令、合作而非割裂”为核心的体系性经验,尤其值得发展中的中国网球深入借鉴。

上一篇: 从澳网到年终总决赛,这些选手战胜世界前二,拿到冠军
下一篇: 返回列表